纺织品耐汗渍色牢度检测是一种评估纺织品在模拟汗渍条件下颜色保持能力的方法,旨在确保纺织品在洗涤和穿着过程中的颜色稳定性。
纺织品耐汗渍色牢度检测目的
纺织品耐汗渍色牢度检测的目的是为了确保纺织品在经过汗渍作用后,其颜色不会发生明显变化,从而满足消费者对衣物色彩持久性的要求,同时也能避免由于颜色脱落而对环境造成污染。
此外,通过检测还可以保障消费者的健康,避免因颜色脱落而导致的皮肤过敏等问题。
同时,对于纺织品制造商而言,这一检测有助于提升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最后,耐汗渍色牢度检测也是国际贸易中的一项重要质量标准,有助于保障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
纺织品耐汗渍色牢度检测原理
纺织品耐汗渍色牢度检测原理基于色牢度测试仪对样品进行模拟汗渍条件下的染色试验,通过比较样品在试验前后颜色的变化,来判断其耐汗渍色牢度。
测试过程中,样品会与模拟汗液接触,经过一定时间的浸泡和洗涤,然后通过仪器测量其颜色变化。
检测原理的核心是模拟真实环境中的汗渍条件,从而准确评估纺织品的颜色稳定性。
纺织品耐汗渍色牢度检测所需设备
纺织品耐汗渍色牢度检测所需设备包括色牢度测试仪、恒温水浴锅、振荡器、天平等。
色牢度测试仪用于测量样品的颜色变化,恒温水浴锅用于提供恒定的水温,振荡器用于模拟洗涤过程中的机械作用,天平用于称量样品。
此外,还需要模拟汗液、洗涤剂等辅助材料。
纺织品耐汗渍色牢度检测条件
纺织品耐汗渍色牢度检测条件包括温度、时间、pH值等。
温度通常设定为40℃,时间根据不同标准和要求而定,一般在30分钟至数小时之间。
pH值设定为6.0~7.0,以模拟人体汗液的酸性环境。
检测条件的选择应参照相关国家和行业标准。
纺织品耐汗渍色牢度检测步骤
1、准备样品,确保样品表面清洁、干燥。
2、将样品置于色牢度测试仪中,调整至设定温度。
3、将模拟汗液加入测试仪,浸泡样品。
4、根据测试要求,进行一定时间的振荡和洗涤。
5、取出样品,晾干后进行颜色变化测量。
6、比较样品试验前后颜色变化,评估耐汗渍色牢度。
纺织品耐汗渍色牢度检测参考标准
1、GB/T 3920-2008《纺织品色牢度试验 耐汗渍色牢度》
2、ISO 105-X12《Textiles — Colour fastness to perspiration》
3、AATCC 22《Evaluation of color fastness to perspiration of textiles》
4、JIS L 0871《Textiles — Test methods for colour fastness — Part 8: Color fastness to perspiration》
5、ASTM D 6600《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Color Fastness to Perspiration of Textiles》
6、EN ISO 105-X12《Textiles — Evaluation of colour fastness — Part 12: Colour fastness to perspiration》
7、GB/T 4895-2008《纺织品色牢度试验 耐汗渍色牢度》
8、GB/T 7573-2008《纺织品色牢度试验 耐汗渍色牢度》
9、GB/T 8425-2008《纺织品色牢度试验 耐汗渍色牢度》
10、GB/T 6151-2008《纺织品色牢度试验 耐汗渍色牢度》
纺织品耐汗渍色牢度检测注意事项
1、检测前应确保样品无破损、无油污等影响检测的因素。
2、样品应均匀分布于测试仪中,避免重叠。
3、检测过程中,注意保持环境温度、湿度等条件稳定。
4、样品洗涤后,应及时晾干,避免水分影响检测结果。
5、检测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纺织品耐汗渍色牢度检测结果评估
纺织品耐汗渍色牢度检测结果评估主要通过颜色变化等级进行判断。
根据国家标准GB/T 3920-2008,色牢度等级分为5级,级别越高,表示样品耐汗渍色牢度越好。
具体评估方法为:将样品与标准色卡进行对比,根据颜色变化程度判断色牢度等级。
纺织品耐汗渍色牢度检测应用场景
纺织品耐汗渍色牢度检测广泛应用于各类纺织品的品质控制,如内衣、运动服、毛巾、床上用品等。
此外,该检测还适用于出口贸易、认证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等领域。
在纺织品生产过程中,耐汗渍色牢度检测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